佛說譬喻經簡釋 梁國雄居士 v1.3 2013-1-25
如是我聞。一時薄伽梵。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於大眾中。告勝光王曰。大王。我今為王略說譬喻。諸有生死味著過患。王今諦聽。善思念之。
如是我聞:有一次,世尊在舍衛城(1)祗園精舍說法,當時,世尊對勝光王說:「大王!我今天為你略說有關貪欲導致生死輪迴過患的譬喻。大王!你要仔細聽講,認真思考裡面的道理啊!」
【註1】舍衛城:憍薩羅國之都城,當時之國王為勝光王,又稱波斯匿王。
乃往過去。於無量劫。時有一人。游於曠野為惡象所逐。怖走無依。見一空井。傍有樹根。即尋根下。潛身井中。有黑白二鼠。互嚙樹根。於井四邊有四毒蛇。欲螫其人。下有毒龍。心畏龍蛇恐樹根斷。樹根蜂蜜。五滴墮口。樹搖蜂散。下螫斯人。野火復來。燒然此樹。
「於無量劫前有一旅人(2),他在荒野中旅遊(流浪)時被一凶猛的大象所追逐,他驚惶失措,四處奔走,無依無靠。後來,他看見一口枯井,井旁老樹有一樹根垂入其中。於是他就順著樹根爬下井中躲避。這時來了兩隻老鼠,一黑一白,在上面啃咬著樹根。當他環顧四周,欲尋找新的依靠時,又見井壁有四條毒蛇,作勢想吞噬自己。往下看時,又見井底有一毒龍,張開血盤大口,守候著取他性命。他害怕毒龍、毒蛇,更怕樹根被二鼠咬斷。這時,震盪的樹根搖動了樹幹,令蜂蜜緣樹根滴下,香氣誘人,他不顧一切地品嚐了五滴。搖動的樹幹又驚嚇了蜜蜂,全都飛來用針刺他。不幸地,突發的野火又燒了起來,把老樹也燒著了。」
【註2】旅人:遊人或遊子;離家遠行或長年客居外鄉的人。
王曰。是人云何。受無量苦。貪彼少味。
勝光王問佛:「這個人身處險境,苦惱逼迫,為何仍貪戀著眼前少許的美味呢?」
爾時世尊告言。大王。曠野者喻於無明長夜曠遠。言彼人者。喻於異生。象喻無常。井喻生死。險岸樹根喻命。黑白二鼠以喻晝夜。嚙樹根者。喻念念滅。其四毒蛇。喻於四大。蜜喻五欲。蜂喻邪思。火喻老病。毒龍喻死。
當時世尊回答:「大王!『曠野』比喻無明凡夫(眾生)長處黑暗、迷惑之中的境況。『彼人』比喻『凡夫(眾生)』,指在三界、六道之中輪迴不已,不得出離之具欲凡夫。『惡象』比喻『無常』,指無常轉變,時刻都在追迫、威脅傷害眾生,令其恐懼不安。『枯井』比喻『生死』,指具欲凡夫被無常所迫,只能一輩子又一輩子地在生生死死的『此岸』中存身。『樹根』比喻『命根(生命)』,指生命是我等凡夫在萬千苦痛之中的唯一支撐,它被我們牢牢抓住,不願放捨。『黑白二鼠』比喻『晝夜(時間)』。指時間隨著晝夜的交替而不斷流逝。『啃咬樹根』比喻凡夫生命念念消減,就如即將被咬斷的樹根一樣。『四毒蛇』比喻構成身體的地、水、火、風等『四大』,指四大不調的威脅。『蜂蜜』比喻色聲香味觸(或財色名食睡)等令人有快感的『五欲』對象。『蜜蜂』則比喻『邪思邪見』,指為『五欲』之樂所引發的種種苦惱著人的邪思邪見。『野火』比喻『老病』,指未等老鼠咬斷樹根,突發的野火也許已燒斷了它(老病也許已取人性命)。『毒龍』比喻『死亡』,指樹根早晚會斷,那個人遲早都會掉下井底身亡。
是故大王。當知生老病死。甚可怖畏。常應思念。勿被五欲之所吞迫。爾時世尊重說頌曰。
「因此,大王!要知『生老病死』是十分可怖的啊!應保持警惕,不要被五欲所迷惑,陷溺其中。」
世尊重新說偈頌:
曠野無明路 人走喻凡夫 大象比無常 井喻生死岸 樹根喻於命
二鼠晝夜同 嚙根念念衰 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 蜂螫比邪思
火同於老病 毒龍方死苦 智者觀斯事 象可厭生津 五欲心無著
方名解脫人 鎮處無明海 常為死王驅 寧知戀聲色 不樂離凡夫
那個時候,世尊說出以下偈頌,重複其義:「
曠野無明,凡夫迷走;無常巨象,追迫非常;生死井岸,藏身其中;
壽命樹根,晝夜消減;如同二鼠,嚙根不停。四大毒蛇,五欲蜂蜜;
引動邪思,如同蜂螫;老病烈火,毒龍為死。有智之人,觀此得見;
厭離生死,無著五欲,名解脫人。處無明海,住生死軀,寧戀聲色,
不離凡夫,豈不悲哉。」
爾時勝光大王聞佛為說生死過患。得未曾有。深生厭離。合掌恭敬。一心瞻仰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來大慈。為說如是微妙法義。我今頂戴。
勝光王聽到佛陀講述的生死過患後,得到前所未有的領悟,心生厭離,合掌恭敬,一心向佛,道:「世尊!如來無量慈悲,為說如是微妙法義,我今頂受佛語。」
佛言。善哉善哉。大王。當如說行。勿為放逸。
世尊道:「善哉!大王!當如前說依教奉行,不可懶惰疏忽啊!」
時勝光王及諸大眾。皆悉歡喜。信受奉行。
當時,勝光王及大眾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【參考】
(1) 佛說譬喻經-生死真相
(2) The Parable Sutra (英譯《佛說譬喻經》)
如是我聞:有一次,世尊在舍衛城(1)祗園精舍說法,當時,世尊對勝光王說:「大王!我今天為你略說有關貪欲導致生死輪迴過患的譬喻。大王!你要仔細聽講,認真思考裡面的道理啊!」
【註1】舍衛城:憍薩羅國之都城,當時之國王為勝光王,又稱波斯匿王。
乃往過去。於無量劫。時有一人。游於曠野為惡象所逐。怖走無依。見一空井。傍有樹根。即尋根下。潛身井中。有黑白二鼠。互嚙樹根。於井四邊有四毒蛇。欲螫其人。下有毒龍。心畏龍蛇恐樹根斷。樹根蜂蜜。五滴墮口。樹搖蜂散。下螫斯人。野火復來。燒然此樹。
「於無量劫前有一旅人(2),他在荒野中旅遊(流浪)時被一凶猛的大象所追逐,他驚惶失措,四處奔走,無依無靠。後來,他看見一口枯井,井旁老樹有一樹根垂入其中。於是他就順著樹根爬下井中躲避。這時來了兩隻老鼠,一黑一白,在上面啃咬著樹根。當他環顧四周,欲尋找新的依靠時,又見井壁有四條毒蛇,作勢想吞噬自己。往下看時,又見井底有一毒龍,張開血盤大口,守候著取他性命。他害怕毒龍、毒蛇,更怕樹根被二鼠咬斷。這時,震盪的樹根搖動了樹幹,令蜂蜜緣樹根滴下,香氣誘人,他不顧一切地品嚐了五滴。搖動的樹幹又驚嚇了蜜蜂,全都飛來用針刺他。不幸地,突發的野火又燒了起來,把老樹也燒著了。」
【註2】旅人:遊人或遊子;離家遠行或長年客居外鄉的人。
王曰。是人云何。受無量苦。貪彼少味。
勝光王問佛:「這個人身處險境,苦惱逼迫,為何仍貪戀著眼前少許的美味呢?」
爾時世尊告言。大王。曠野者喻於無明長夜曠遠。言彼人者。喻於異生。象喻無常。井喻生死。險岸樹根喻命。黑白二鼠以喻晝夜。嚙樹根者。喻念念滅。其四毒蛇。喻於四大。蜜喻五欲。蜂喻邪思。火喻老病。毒龍喻死。
當時世尊回答:「大王!『曠野』比喻無明凡夫(眾生)長處黑暗、迷惑之中的境況。『彼人』比喻『凡夫(眾生)』,指在三界、六道之中輪迴不已,不得出離之具欲凡夫。『惡象』比喻『無常』,指無常轉變,時刻都在追迫、威脅傷害眾生,令其恐懼不安。『枯井』比喻『生死』,指具欲凡夫被無常所迫,只能一輩子又一輩子地在生生死死的『此岸』中存身。『樹根』比喻『命根(生命)』,指生命是我等凡夫在萬千苦痛之中的唯一支撐,它被我們牢牢抓住,不願放捨。『黑白二鼠』比喻『晝夜(時間)』。指時間隨著晝夜的交替而不斷流逝。『啃咬樹根』比喻凡夫生命念念消減,就如即將被咬斷的樹根一樣。『四毒蛇』比喻構成身體的地、水、火、風等『四大』,指四大不調的威脅。『蜂蜜』比喻色聲香味觸(或財色名食睡)等令人有快感的『五欲』對象。『蜜蜂』則比喻『邪思邪見』,指為『五欲』之樂所引發的種種苦惱著人的邪思邪見。『野火』比喻『老病』,指未等老鼠咬斷樹根,突發的野火也許已燒斷了它(老病也許已取人性命)。『毒龍』比喻『死亡』,指樹根早晚會斷,那個人遲早都會掉下井底身亡。
是故大王。當知生老病死。甚可怖畏。常應思念。勿被五欲之所吞迫。爾時世尊重說頌曰。
「因此,大王!要知『生老病死』是十分可怖的啊!應保持警惕,不要被五欲所迷惑,陷溺其中。」
世尊重新說偈頌:
曠野無明路 人走喻凡夫 大象比無常 井喻生死岸 樹根喻於命
二鼠晝夜同 嚙根念念衰 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 蜂螫比邪思
火同於老病 毒龍方死苦 智者觀斯事 象可厭生津 五欲心無著
方名解脫人 鎮處無明海 常為死王驅 寧知戀聲色 不樂離凡夫
那個時候,世尊說出以下偈頌,重複其義:「
曠野無明,凡夫迷走;無常巨象,追迫非常;生死井岸,藏身其中;
壽命樹根,晝夜消減;如同二鼠,嚙根不停。四大毒蛇,五欲蜂蜜;
引動邪思,如同蜂螫;老病烈火,毒龍為死。有智之人,觀此得見;
厭離生死,無著五欲,名解脫人。處無明海,住生死軀,寧戀聲色,
不離凡夫,豈不悲哉。」
爾時勝光大王聞佛為說生死過患。得未曾有。深生厭離。合掌恭敬。一心瞻仰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來大慈。為說如是微妙法義。我今頂戴。
勝光王聽到佛陀講述的生死過患後,得到前所未有的領悟,心生厭離,合掌恭敬,一心向佛,道:「世尊!如來無量慈悲,為說如是微妙法義,我今頂受佛語。」
佛言。善哉善哉。大王。當如說行。勿為放逸。
世尊道:「善哉!大王!當如前說依教奉行,不可懶惰疏忽啊!」
時勝光王及諸大眾。皆悉歡喜。信受奉行。
當時,勝光王及大眾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【參考】
(1) 佛說譬喻經-生死真相
(2) The Parable Sutra (英譯《佛說譬喻經》)